从弓弩的性能来看,弓虽然射速快,但是射程较近,对使用者臂力、技术要求高,射箭需要一只手托着弓,另一只手臂用力拉弦,因此射出的箭准确性较差。
弩则不然,弩的装填时间虽比弓长,但弩射程更远,杀伤力更强,且使用者可以专心瞄准,命中率更高。最重要的是,弩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,一个合格的弓箭手,需要长期训练,但是,一个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,就可以使用威力强大的弩来杀伤敌人,因而弩更容易大规模装备军队。所以,自春秋战国开始,中国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弩兵部队。
除了单兵使用的弩外,中国人在战争中还发明了威力更为强大的床弩。《战国策·韩策》记载:“天下强弓劲弩,皆自韩出,溪子、少府、时力、距来,皆射六百步外。”六百步约合现代的1000余米。宋朝的大型床弩可发射巨箭,射程可达到1500米,宋代床弩是古代世界射程最远的冷兵器。射死辽国将领萧挞凛和蒙古大汗的弩,应该就是这种床弩。
不过,弩性能虽然优越,但是弩需要使用者双脚上弦,骑兵自然不可能腾出脚来上弦,所以对于骑兵来讲,弩依然无法取代弓的地位。
时间进入明朝之后,我们似乎再也没有发现大规模使用弩的记载,仿佛弩在一夜之间瞬间就销声匿迹了,这是什么原因呢?原来,这一时期火器开始大规模普及,由此导致了弩的衰落。
1,小型弩被火绳枪取代。
明朝时期,随着火器的发展,与弩发射效率相似,但是威力更大,制作成本更低,维护更方便的火绳枪逐渐普及,自然慢慢取代了弩的地位。当然由于骑兵使用的中国复合弓,性能优良,火器并未将其迅速取代。
2,大型的床弩被炮取代。
同一时期,床弩虽然威力十分巨大,但是床弩弊病也十分明显。大型床弩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,成本异常高昂,从制作到完成,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。操作上《武经总要》记载,三弓床弩使用时需要30个人操作。这么复杂精密的机器保养代价自然也十分巨大。除此之外,床弩射速低下,使用寿命有限,庞大的体型使得移动也非常困难。随着火炮的出现,火炮使用寿命长,威力更大,铸造维护简单,运输方便,还可以用来轰塌城墙。这样一来,床弩也自然被火炮取代。
简而言之,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,冷兵器时代的弩自然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弩噪音小、无跳弹危险等原因,科技发达的今天,弩反而重新应用到了反恐等少部分领域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